环保工程师论坛 智能环保云 个人中心 客户服务 网站地图
在线客服电话 189-8171-6819
在线客服QQ 2159118287
首页 > 资料库 > 其他
资料库
document

造纸污水厂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故障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15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0

在线预览



下载文件(点击下面文件即可下载)

造纸业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有许多常见系统各构筑物的运行异常点,对运行异常点汇总分析是需要重点解决和掌握的,这对我们系统判断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下面就对整个系统中常见故障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以帮助一线操作管理人员提高对系统故障的认识。

1. pH值的异常波动成因

pH值的异常波动主要与生产现场排放的酸碱类物质有关。以大型造纸企业来说,酸碱废水主要来自对设备的定期清洗。

2. 进水水量 、水质异常分析

进水水量通常保持恒定 ,但是如果发生事故排水,生产线为了清洗槽体、设备等也会产生大量水洗水,如果是事故还会废弃大量原料和化学品,这样的废水流入废水处理场,往往会对系统造成比较大的冲击,这也是初沉池、生化池出水COD含量偏高的原因。由于废水中没人的原材料大多是纤维和直链淀粉,特别是直链淀粉分子量较大,物化沉淀性也不好,加之混杂的分散剂也影响了物化处理段PAC 和PAM的混凝效果。这些都是进流废水水量和水质对系统的影响。

3. 调整池的过量沉淀物影响分析

调整池的过量沉淀物来自日常进水中未过滤的碳酸钙颗粒和纸浆纤维。由于调整池搅拌装置居中,其搅拌的离心力使得大量沉淀物积聚到调整池的四个角落,这是造成调整池大量积泥的主要原因。由于在调整池内井没有设置专门曝气装置,结果是沉淀的污泥在厌氧状态下进行水解酸化反应。这就无意中对进流废水进行了一次预处理,即通过调整池积泥的水解酸化反应,大分子的纸浆纤维及直链淀粉被水解酸为小分子易降解的有机物,其对有机物降解率约为10%。通过进人调整池的废水pH值与排出调整池的废水pH值的对比会发现, 流出调整池的pH值要比进入调整池的废水pH值低0.5~1.0左右。这是调整池内由于积泥发生水解酸化反应的一个有力证明,也可通过这个 pH 值差值来了解具体的水解酸化反应的程度。非常典型的是,这个差值在夏天明显高于冬天。 温度对水解酸化反应的影响可见一斑。

4. 物化区絮凝效果不佳原因的分析

物化区絮凝效果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进流废水分散剂含量过多、絮凝剂和混凝剂投加量不是最佳投加范围、pH值的影响 、快慢混搅拌的问题、负荷流量关系、废水中悬浮颗粒含量、不易絮凝物质含望过多等。就以上影响因素,下面将进行详细的故障分析。更多污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http://www.ep360.cn/

(1) 分散剂的影响

某大型造纸企业为了使纸浆在纸机毛毯上分布均匀而不结块,投加了分散剂。分散剂和絮凝剂是作用相反的两种化学药品。经过纸机压滤后的白水内富含分散剂,经过废弃排水,此部分富含分散剂的废水将进入废水处理场,由此就对投加絮凝剂进行物化沉淀的加药区构成了影响。典型的就是投加了絮凝剂和混凝剂后,悬浮颗粒絮体不能够絮凝成粗大的胶羽,人们所看到的就是细小而不易絮疑的悬浮颗粒,这 类细小颗粒受水流扰动性高,在初沉池内的沉降性并不理想,在高负荷情况下容易流出初沉池而对后续生化系统造成影响。

(2) 絮凝剂和混凝剂投加示不是最佳投加范围。

絮凝剂和混凝剂的投加量及两者的投加比例非常关键,这是提高絮体沉降效果、降低絮凝剂和混凝剂使用量的核心。当混凝剂PAC投加不足时,一级慢混池出现的是不能形成初步的细小而间隙水清澈的混合液,尤其间隙水的消澈度是现场确认投加PAC等絮凝剂是否符合用保的关键。相反,投加过多的絮凝剂和助凝剂同样不能取得最佳的絮凝效果。过量的投加混凝剂和絮凝剂,其混合液内形成的胶羽是比较粗大的,但同样的问题是,粗大胶羽间的间隙水并不会因为投加过 量的药剂而变得清澈。主要还是投加过量药剂后虽然形成了粗大的胶羽,但是胶羽非常容易折断在慢混池的水力搅拌作用下,折断后的胶羽再絮凝性能较差,这种情况下被折断的胶羽就形成了间隙水内混浊的颗粒物质了。

在整个物化投药区的组成上,可以看到在快混池前面有pH值调整池,pH值调整后的废水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快混池中投加PAC或同类絮凝剂后,快速搅拌并不会影响絮疑效果,相反可以使投加的絮凝剂快速混合到整个废水中,为在慢混池内形成第一阶段的胶羽打好基础。慢混池的慢速搅拌目的也就在于能够让形成的胶羽进一步絮凝增大,并保证水流切力不破坏形成的胶羽。该废水处理场投加的助凝剂是PAM(聚丙烯酰胺),按照设计投加点是在第一慢混池,此时,第二慢混池的存在也就为絮体在投药作用下继续 增大提供混凝场所。

5. 初沉池运行故障原因分析

初沉池的运行故障主要集中在其为投药后的废水进行物化絮凝后的泥水分离提供场所上,如果泥水分离效果不佳,势必影响后续的生化处理系统正常的处理效果。初沉池的泥水分离效果不佳,除了建 造设计时可能会遗留下问题,更多的是物化投药区所投加的混凝剂和助凝剂不合理所致。投药不足导致的絮体絮凝不充分和投药过量导致絮体过大而折断在初沉池的泥水分离中所造成的结果是一致的。当初沉池的停留时间能够满足絮体完全沉降所需要的沉降时间时,看到的是初沉池出水清澈而不夹杂未沉降颗粒,相反则容易导致絮凝颗粒 流出初沉池,继而对后续生化系统造成影响。

初沉池的排泥故障,大多是由排泥设备发生了故障所致,如排泥泵故障、排泥不及时、进流废水含有大虽悬浮颗粒而未加大排泥量等是主要原因。在观察初沉池是否积泥过多时,重点是观察刮泥机是否行走顺畅,如果发现刮泥机行走抖动或打滑的时候,就要重点确认是否存在初沉池积泥过多的问题。

6. 生物滤池的常见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分析

生物滤池运行过程中故障主要来自进水波动对已形成生物膜的影响。如果生物滤池运行效果不能充分发挥,会对后续活性污泥法系统冲击较大。生物滤池的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如下。

(1) pH值异常导致生物滤池故障的原因

生物膜同活性污泥一样,在耐受pH值异常波动方面虽比活性污泥法要强,但受到异常pH值废水冲击后其损害也很大。由于生物膜表面微生物受到冲击后会死亡剥落,随即内部的微生物也会受到冲击而剥落,最终使整个生物膜发生剥落。剥落的生物膜极易堵塞生物滤池的滤料间隙,使得水流不畅而发生溢流 。

生物膜因受到pH值的冲击发生剥落后需要一定的自动修复时间,通常在消除pH值异常波动的影响后,需要1周左右的时间来恢复。

(2) 生物膜生长不良

典型的生物膜生长不良主要是生物膜生长过厚或过薄。另外,较为常见的就是生物膜生长厚薄不均匀。除了和生物 滤池进水中有机物含量有关外,还与进水中营养剂是否充足有关。

进水中有机物过低,生物膜就偏薄;而当进水有机物含量过高时,生物膜增长旺盛,普遍在滤料上生长有过厚的生物膜。在实际运行中发现生物膜过厚,其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并不一定比生物膜薄的高,其原因在于,生物膜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与生物膜与废水的有效接触面积有关,而与膜厚无关。

对于废水中营养剂的不足,可以和活性污泥法运行中对营养剂的需求一样来理解。为此,在生物滤池进水前段就需要投加营养剂了。由于营养剂的投加量需要考虑到生物滤池和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对营养剂的需求,投加营养剂的有机物含有量值的选取应该是比较重要的。该大型造纸企业的废水处理场中,生物塔前投加营养剂的量,其计算所需进水有机物的值是取自初沉池出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这样的计算方式势必导致生物滤池有未用完的营养剂,此部分营养剂将流到活性污泥系统中被再利用。表面上看,这样的营养剂投加并没有问题,但是,实际情况中发现,由于生物滤池有过多的营养剂存在,加之生 物滤池不设池顶,所以,在生物滤池滤料表面会滋生大量的藻类。由此也会降低生物滤池的处理效率,通常会降低10%的去除效率,其原因在于滋生的藻类并不具备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能力,其只需要营养剂及阳光作为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

就生物膜颜色出现乳白色的异变,对其认识并不是太充分,结合进水水质与系统运行概况,基本认为与生物膜发生丝状菌体膨胀有关。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在乳白色菌胶团是由大量丝状菌体组成的。在丝 状菌体周围几乎没有原生

动物存在,这在生物相观察分析中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丝状菌体不象菌胶团那样可以供给原生动物以食物,如游离的细菌及细小菌胶团等。由于丝状菌体也有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丝状菌体在生物膜中大量繁殖时,整个生物滤池对废水有机物的去除率并不是明显降低的,而是略微降低而已,通常较正常的生物膜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低10%左右。就此类丝状齿显微镜观察形态来看,有与活性 污泥法发生丝状菌膨胀所表现的特征相似的丝状菌,即体型细长、刚硬、不易弯曲的;也有体型柔软的,是生物膜特有的丝状菌体。总之,丝状菌体的大量繁殖势必在生物滤池的生物膜上表现出乳白色散落菌团,与菌胶团附若在滤料上依靠厌氧层的吸附在滤料上的功能不同,乳白色丝状菌体主要依靠菌体表面细密的整体来抗击废水冲击而保 留在滤料上不脱落 。

虽然生物膜产生乳白色菌体后,对废水有机物的降解能力不会显 著降低,但我们会发现,此类丝状茵体非常容易导致后续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爆发丝状菌膨胀。主要原因是日常的运行中,会有一定量的此类白色生物膜剥落而流到后续的曝气池中。开始阶段因为环境的不适应,丝状菌体从生物膜的环境中转变到曝气池中,很难有效存活,所以不会在曝气池中形成爆发。但是时间长了, 剥落流入到曝气池中的此类丝状菌体终归会有部分能够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在曝气池内形成优势种群而影响活性污泥系统的整个运行质量。更多污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http://www.ep360.cn/

7. 曝气池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原因分析

(1) 曝气池液面浮渣产生原因

我们在分析曝气池液面浮渣的时候,应该在一个基本原因上得到认识,就是说产生的浮渣一定是因为其比重比曝气池混合液低才浮于液面 。于是在判断曝气池为什么会出现浮渣的原因上就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了。就实践运行面观察来讲,主要还是浮渣中混杂了气泡的原因。 而气泡作为浮渣产生的动因来讲,仅仅是让浮渣浮起的原因,就气泡为什么能够托起浮渣来的原因是要确认的根本原因。

可以认为,气泡的产生,由于曝气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主要问题是在活性污泥是否具备吸附和包裹气泡的能力。如果具备这样的能力,吸附气泡后的菌胶团自然就会浮在液面上了,这是我们认识曝气池液面浮渣的原因。

活性污泥具备吸附气泡的能力主要是由活性污泥自身决定的。其自身的粘性物质分泌过多,活性污泥的黏性将大幅上升,这样对细小气泡的吸附能力也将增强。

回过头来再就气泡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前已述及曝气可以产生多量细小气泡而被带有黏性的活性污泥吸附,最终导致浮渣产生。另外 ,产生气泡的原因是活性污泥分解有机物时所释放的气泡,包含 二氧化碳和氢气等,此类气泡实践中更易导致带黏性的活性污泥发生吸附后的浮渣产生。同理,如果活性污泥因为碳氮比失衡而导致反硝化 ,同样会产生气泡导致的浮渣。

鉴别液面浮渣是由何种性质的气泡导致的,对于运行管理中如何调整工艺是非常必要的。在这里常用的鉴别方法是活性污泥沉降比 。在观察完活性污泥沉降比后,再观察量筒内的液面浮渣时,可以清楚的看到液面浮渣内有气泡存在,这时看到的气泡是来自曝气过程中的,而我们无法通过肉眼在液面浮渣内观察到气泡存在,但如果在显微镜观察时可以发现的话,就可以认为这些气泡是来自活性污泥自身分解有机物时所产生的。这里的区别就是气泡的大小方面进行对比的指征。另一方面的对比是对液面浮渣进行快速小幅度搅动,如果液面浮渣在搅动后再次下沉,可以认为此时液面浮渣内的气泡是来自活性污泥自 身分解有机物时所产生的,或是活性污泥发生反硝化时产生的。而当对液面浮渣进行搅拌后仍然毛不到明显的浮渣下沉时,多数情况下认为此时的液面浮渣内所包裹的气泡是来自对活性污泥进行曝气时所产生的气泡。这是通过对液面浮法搅动后出现的现象进行液面浮渣内气泡产生源头的判断。

(2) 活性污泥的土腥味产生的原因

在生化池巡检的时候,能够闻到很明显的土腥味,这主要是活性污泥在分解有机物及自身繁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特有的味道。活性污泥中除了活的菌体外,也有死亡的菌体,所组成的活性污泥也就具备了污泥的特性。受曝气的影响,活性污泥内各种气味也就被曝气而抽取出来了 ,这是人们在曝气池周边巡检时闻到土腥味的主要原因。在这 里对活性污泥产生土腥味并不持否定态度,相反需要这样的土腥味来 确认活性污泥的正常功能 ,而当在生化池上闻不到土腥味或闻到了其他的味道,那么活性污泥系统就产生问题了,需要进行深入的确认。

活性污泥土腥味的剧烈程度与气温 、活性污泥反应程度有关 。在夏季,生化池上的土腥味受气温较高的影响而挥发加剧,这是在夏季更易闻到土腥味的原因;在冬季则相反。同时,活性污泥的土腥味 还与生化系统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当控制过高的活性污泥浓度时 ,生化反应也加剧,同样能够闻到较强烈的土腥味。

实践中发现,土腥味的浓烈与否可以判断出活性污泥系统是否处在较好的运行状态。大凡在活性污泥负荷过高阶段和活性污泥处于老化阶段时,人们都很难闻到浓烈的活性污泥土腥味。这一点对于综合判断活性污泥运行工况方面很有帮助 。

除了在生化池闻到活性污泥的土腥味外,还能闻到一些其他的气味,特别是酸味或碱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有过高或过低的pH值废水流入到了生化系统中,导致生化系统中整体的活性污泥混合液 pH 值发生异常波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很容易在生化系统周围闻到酸味或碱味,这时对生化系统的调整就非常有必要,否则可能对生化系统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3) 曝气池泡沫问题

曝气池的泡沫问题产生原因多样,分析也较为复杂,但就实践的规律性方面来讲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主要可从如下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1)曝气池的浮渣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泡沫演变而来的。通过泡沫的不 断积聚,浮渣将变得越来越厚,随后的问题就是浮渣内部出现厌氧、发黑。解体的浮渣消散和新增的浮渣产生,相互的进程决定了浮渣层的最终厚度,而溶解消散的浮渣却成为二沉池出水混浊的主要原因,也是出水有机物检测值升高的原因。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生化 池 泡沫的产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对生化池液面浮渣的形成造成助推作用。

2)曝气池出现浮渣与活性污泥黏度过高有关,那么,同样可以发现泡沫的产生和活性污泥黏度有关 。

3) 生化池液面所产生的泡沫色泽上也能给人们很多提示。当出现棕褐色泡沫的时候,结合泡沫的易碎性及泡沫的堆积速率可以判断是否为活性污泥老化所致的泡沫。前面的知识点介绍可以通过多个方面来 确认活性污泥是否发生老化,如活性污泥沉降比、SVI 值、F/M 值、污泥龄等,这里我们又要揭示一个点,就是大凡活性污泥发生严重的老化问题时,生化池液面都会产生棕褐色泡沫,其泡沫特征除具棕褐色外,易破碎、易堆积成浮渣 、黏度偏低等也为其主要特征。

除了常见的棕褐色泡沫外,另一种常见的泡沫是白色泡沫。白色泡沫除了具备白色的特征外,黏度高、易堆积但不会产生浮渣等亦为其主要鉴别特征。这类泡沫的产生通常可以给我们比较明显的对应活性污泥系统的故障指征。这里需要揭示的又一个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征,即此类白色泡沫的产生与活性污泥系统受到突然的高冲击负荷有关。究其机理来说,可以认为高有机物浓度的废水在有充足曝气的情况下,同样能够出现较高堆积能力的泡沫,就像放流池在有水跃的地方通常会堆积多量的泡沫一样。那么可以想象一下,放流水有机物浓度(以COD为例)通常不会超过100mg/L , 其能够在水跃作用的情况下堆积较多的泡沫,而在进人生化池的废水中有机物含有量(以 COD为例)通常高于500mg/L, 此类带高负荷冲击性的废水进入生化池后,在曝气作用下是很容易出现泡沫堆积的。所以,总结的结果是活性污泥在受到大水量高负荷的进流废水冲击的时候,可以产生多量的白色带黏性的泡沫,且泡沫表面不带棕褐色活性污泥浮渣(不带棕褐色浮渣的理解是:活性污泥受到高负荷冲击就不会处在老化阶段,自然不会有解体的活性污泥附养在白色黏稠的泡沫上,相反,受到冲击的活性污泥其微生物都处在对数增长状态,活性极高,更不会有游离的菌胶团出现而被粘附在白色黏稠泡沫表面了)。更多污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http://www.ep360.cn/

4) 对于上一点充分阐述的污泥老化和冲击负荷导致的泡沫问题,还需要和一些特殊情况加以区别。主要需要进行区别的是洗涤剂流 人产生的泡沫、活性污泥中每解体后产生的泡沫这两类特殊情况。

洗涤剂流入生化系统,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白色的泡沫,并具有黏性,但是,其黏性强度不如负荷过高时产生的白色泡沫强。另外,由于洗涤剂、表面分散导致的泡沫在阳光下会略带彩色,这是由于此类洗涤剂和表面分散剂 、表面活性剂大多来自石油而具备了油类成分,故在阳光照射下泡沫会出现有彩色的反光。为了进一步鉴别是否是洗涤剂或表面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导致的泡沫,可以在生化池前段的物化区进行确认,重点是观察初沉池的出水堰堰口处是否有泡沫产生。通常由于高负荷原因,在废水中有机物过高的情况下,只要水跃不太明显,一般也不会积聚泡沫。但是,洗涤剂和表面分散剂 、表面活性剂等导致的泡沫在很小的水跃作用下就会产生较多的泡沫 ,有时在物化加药区的搅拌机中轴位置也会有泡沫产生 ,这是和废水中由于富含有机物而导致的泡沫的不同之处。

活性污泥中毒产生的泡沫与活性 污泥老化产生的泡沫可以从色泽上来区别。发生中毒后的活性污泥解体迅速,也容易被曝气推动而浮于水面成为泡沫,但泡沫色泽晦暗,灰色占多数,而不像活性污泥老化出现的泡沫那样仍带有鲜活感的活性污泥粘在泡沫上。当然,辅助诊断的最好方法是结合显微镜进行原生动物观察 ,这样确认就比较方便了。

8. 二沉池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原因分析

二沉池的故障多半是曝气池运行不良引起的,因为曝气池和二 沉池联系紧密,二沉池作为生化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泥水分离场所,其运行好坏直接关系到活性污泥泥水分离后放流出水的质量。为此就常见故障的原因还是有必要分析 一下的。

(1) 二沉池液面浮渣

二沉池本身很少产生浮渣,其主要来自曝气池。因为曝气池产生浮渣 后容易进入二沉池,并在二沉池浮出水面,而二沉池不具备混合作用,从而更容易导致浮渣产生 。

当然,相比曝气池。二沉池更容易出现活性污泥的反硝化,最终导致大量活性污泥上浮而形成液面浮渣,原因就是反硝化需要相对的缺氧和厌氧条件,而曝气池中却不会有厌氧条件发生。这是二沉池容易发生活性污泥反硝化的原因,特别是在曝气池出口溶解氧过低合并 碳氮比严重失衡时。

(2) 二沉池出水有漂泥现象

漂泥的产生主要和活性污泥老化有关 ,因为老化的活性污泥解体后会有细小的絮体悬浮在水体中,并在未来得及沉降的情况下流出二沉池而成为二沉池的漂泥。当然,很多情况下漂泥是多种因素的结 果,如水力负荷过大,混合液内的活性污泥絮团来不及在正常情况下沉淀就流出池外。

(3)二沉池活性污泥絮团的集团上扬

当我们在二沉池巡检的时候,通常会看看二沉池进水口近端的水体状况,因为那里是二沉池沉降好坏最早会出现征兆的地方。如果发现进水口端有大量活性污泥集团上扬,通常问题比较严重。这些集团上扬的活性污泥絮团如果来不及最终在二沉池沉淀的话势必流出二沉池 ,那样的话对整个活性污泥系统来讲是致命的,因为集团上扬一旦流出二沉池 ,曝气池内的微生物数量就会急剧减少,这样曝气池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同时放流出水也绝对会发生超标现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活性污泥絮团在二沉池会发生集团上扬呢?

在实践中发现出现此类情况与活性污泥发生丝状菌膨胀关系密切,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对丝状菌膨胀感到非常头疼的原因。所以在活 性污泥发生丝状菌膨胀后,如果再遇到水力负荷冲击的话,出现活性污泥絮团集团上扬是非常有可能的 。

(4) 二沉池出水堰口滋生过量青苔

主要是因为二沉池出水中营养剂含贯过高,导致藻类在有光线的场合能够大量滋生。结合二沉池出水中营养剂的检测,能够发现是否是因为有过多剩余的 养剂导致的藻类滋生 。

9 三沉池运行故障分析

在该大型造纸企业,三沉池一般不会有太多故障,因为它担负的是为二沉池的沉降提供再次保证。但问题出的更多的是三沉池前段的物化反应区,一些操作人员很容易在这个部位发生失误。在这个区域的物化反应段进行操作时,主要目的是强化二沉出水中夹带的微沉降颗粒,通过投药,使其在三沉池得到更好的去除。但是投药却经常发 生问题,因为所投药剂与初沉池前物化段完全一样。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因为初沉池前物化段的投药针对的废水中悬浮物质大多和黏土颗粒接近,都带负电荷,所以在初沉池前段的物化加药区投加PAC 后所形成的颗粒是细小的,只有再投加助凝剂 PAM (阴性)后絮体才会变得粗大。

究其原因是PAC作为絮体形成的骨架,通过PAC 的絮凝作用将废水中的颗粒物质进行絮凝,在 PAC 的聚合基团上就能吸附大量带负电的胶体颗粒或类似黏土性质的颗粒。但是,PAC 的缺点是不能在已形成的絮团上继续吸附别的絮团而再次增大絮团体积,所以看到投加PAC后所形成的絮体大多细小,这种情况下判断投加PAC是否合适就看整体的混合液中在形成的絮体间是否有清晰的水痕,也就是颗粒间是否有清晰的间隙水带存在,这样的观察对判断投加PAC后的效价评价是很有帮助的。更多污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http://www.ep360.cn/

投加PAC后再投加PAM来提高对混凝絮团的增大作用,我们也有理论面的支持。PAM是有机高分子助凝剂,分子量巨大,水解后形成的絮凝单体数量众多,吸附和捕捉水体中颗粒物质的能力强大,通常和PAC配合使用的阴性PAM, 即PAM电离水解后的单体(带负电荷)。前面已经指出,经过PAC带正电荷的集团吸附后,一个PAC链上所囊括的基团上几乎都会吸附满带负电荷的类似黏土颗粒的物质,而投加带强负电荷的PAM后,以PAM为核心的骨架可以吸附大量的 PAC链团,当一个PAM核心基团吸附多量PAC 链团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大的絮团颗粒了。这里我们就清楚的看到了带负电荷的水体中的颗粒物质被投加的带正电荷的 PAC 吸附成为长链絮团 ,再投加带负电的 PAM 助凝剂 ,其又将带正电荷的 PAC 所吸附成为长链絮团进行增大絮凝,这是形成大絮团的概要过程。

为了保证三沉池出水,需要将流出二沉池的活性污泥絮体通过投加絮凝剂进行沉淀去除。我们发现投加少量的混凝剂根本不能起到絮凝作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流出二沉池的絮体大多是解絮的活 性污泥,就活性污泥来说是带有很强的负电荷的絮团颗粒,但活性污 泥因为各种原因而主动解絮后,想要让这些解絮的活性污泥絮团再絮凝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没有活性污泥中徽生物固有的粘肤物质作用,都带负电的活性污泥絮团是无法很好的絮凝成更大的活性污泥絮团的。这在二沉池出流水中随水流流出的解絮活性污泥颗粒显得尤为明 显。所以,在三沉池前段的物化区投加不够足量的 PAC 将难以起到很好的絮凝效果。而很多操作人员看到这种情况大多认为是PAM投加不足,于是不断加大PAM的投加量,结果是带负电的PAM单体大量存在,与解絮的活性污泥所带负电的絮体根本不能絮凝,所以出现的结果是不但没有絮凝后的絮体出现,相反使得活性污泥解絮颗粒间更加稳定,絮凝效果就一点也看不到了。解决这个问题要重点加大 PAC的投加量,利用PAC充当絮体骨架,因为来自二沉池漂出的活性污泥解絮颗粒有时并不太多,所以在水体中解絮颗粒数量不多时,颗粒间相互碰擅絮凝的机会就少了。这部分散落的解絮颗粒,只能通过加大PAC的投加量,以PAC 作为絮凝骨架来提高絮凝效果。实践也证明,对二沉池的漂泥电性的明确非常有助于我们在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上的选择与投加童的确定 。


上一篇: 污水处理厂试运行:水质与水质监测

下一篇: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与试运行




*注: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