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程师论坛 智能环保云 个人中心 客户服务 网站地图
在线客服电话 189-8171-6819
在线客服QQ 2159118287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资讯
message

污泥处理处置亟须政策保障!

发布时间:2017-06-04 来源:亚洲环保网 浏览次数:0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中关于“污泥处理处置”的要求是这样的: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点一律予以取缔。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

      可以看出,“水十条”对污泥处理处置的推进既有原则要求、也有时限要求,更有处理处置方向要求。即应当在无害化前提下,实现资源化利用。但现实情况是怎样呢?

污泥无“地”可去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规模的增加,污泥问题尤为突出。资料显示,我国污泥产量增长迅速,市政污泥年产超过4000万吨(80%含水率)。在我国,生活污泥量大且不同区域污泥泥质复杂、差异很大,含砂量高,处理处置难度大。

     实际上,污泥处理与处置是两个环节,又相互关联。污泥处理过程主要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污泥处置环节实现污泥无害化,消减二次污染的风险。污泥处理应该满足处置的要求。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理不等于资源化处置。

     当前市政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和工艺方式方法很多,目前污泥处理技术路径包括厌氧消化、好氧堆肥、深度脱水、干化焚烧。但如何经济地、高效地实现污泥的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仍是个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对污泥处置国家尚无明确考核指标,只是对污泥出厂含水率有刚性要求。于是,国内污泥处理技术大多向脱水“钻研”。而制肥、建材都离不开稳定持续的消纳市场,但令人尴尬的是,由于泥质利用的标准对接政策并不统一,土壤利用缺乏落地性。基本上,污泥无“地”可去。

产业技术路线不清晰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在前不久召开的某行业论坛上表示,污泥是污水处理全过程资源回收利用的关键,技术创新是核心。他认为,我国在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和污泥城市有机质协同消化处理方面的研究,已取得突破进展。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是污泥处理处置主流技术路线缺乏评估验证。“十二五”期间形成4条主流技术路线(厌氧消化+土地利用、好氧发酵+土地利用、干化焚烧+灰渣填埋或建材利用、深度脱水+填埋),初步建立了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体系。但由于示范工程缺少长期运行效果评估与全方位系统总结,技术路线的适用条件与技术参数没有固化下来,也造成了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和各地选择技术路线的随意性。

      2是污泥稳定化处理与安全处置衔接不足。表现为:缺乏污泥处理处置全链条技术集成,导致整体技术路线不清晰,“处置决定处理”难以充分落实,处理产物与处置要求适配性差。

      污泥处理处置全链条能力提升需要标准化、规范化、成套化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与集成技术的支撑。那么,如何提升现有应用技术呢?

     戴晓虎认为:现有污泥资源化处置途径有待进一步扩宽。比如说,热解炭化等资源化处理处置技术在“十二五”期间已经达到中试阶段,需要进一步进行产业化开发;脱水药剂的投加对污泥处理产物的最终处置影响大,对土地利用等处置途径的影响有待评估;生物稳定化+土地利用等水专项标志性成果的推广应用中,要进一步突破绿色脱水药剂与高效脱水等技术难点;高级厌氧消化新技术面临着沼液二次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瓶颈问题等。当前污泥处理需要突破3类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瓶颈:一是污泥生物稳定化和资源化成套技术;二是污泥脱水干化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应用;三是污泥(协同)热化学处理技术。

政策保障尚需完善

     据记者了解,“十三五”期间的污泥处理技术研究路线是——彻底打通污泥处理处置路线。而目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标准、政策保障等支撑体系尚未形成。目前存在3个方面的缺乏:一是缺乏主流技术路线成果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集成研究,标准脱节;二是缺乏对全链条集成的指导,制约技术路线的推广应用;三是缺乏协同处置部门协调及配套政策保障。

      虽然《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明确污泥处理处置费用应该被纳入污水处理费,但在目前全国污水处理费还不到位的情况下,污泥处理处置费用到位更困难了。需要政府采购全力保证,帮助行业理顺产业链条。

     此外,“水十条”虽然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但没有禁止林用地和绿化用地。所以说,污泥的土地利用还是有发展空间的,关键在于厘清园林业利用、土壤改良需求与处理产物特性之间的匹配衔接关系,科学确定土地利用的泥质要求。

     这一进程中,要进一步对污泥土地利用安全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为污泥的后续处置“落地”提供技术支持。比如,建立园林业污泥产物资源化处置的研究。对植树之前、树苗期、成树期的施用时间、施用量和施用年限(重金属累积量、植物吸收养分量)进行细致研究。另外,污泥填埋适用污泥泥质特征研究包括:填埋方式(单独填埋、混合填埋、填埋场覆盖土)、泥质指标(土工指标、卫生学指标、污染物指标)。其前提要有污泥填埋安全控制技术的支撑。如污泥填埋方式、防渗处理、滤液收集处理、填埋气收集利用、臭气和蚊蝇控制等安全控制集成技术体系。

      可以这样说,当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已渐成系统,实践成果还处于“试点”状态,政策保障方面亟须完善。



上一篇: “十三五”中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市场投资前景预测

下一篇: “散乱污”企业老整顿不好?我省强制断电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