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程师论坛 智能环保云 个人中心 客户服务 网站地图
在线客服电话 189-8171-6819
在线客服QQ 2159118287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资讯
message

曝气生物滤池调试及运行管理

发布时间:2017-05-04 来源:水博网 浏览次数:0

    曝气生物滤池属于生物膜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的核心,也即主处理工艺。

    1、挂膜    

    使具有代谢活性的微生物污泥在处理系统中滤料上固着生长的过程称之为挂膜。挂膜也就是生物膜处理系统中膜状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过程。

    对于生活污水、城市污水以及与城市污水相近的工业废水,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的话,其挂膜过程一般采用直接挂膜。
    直接挂膜法即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水温、溶解氧)和水质条件(pH值、BOD、C/N等)下,让处理系统正常运行。该过程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滤池中连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间断进水每隔半小时泵入半小时污水,空塔水流速控制在1.5m/h以内[Q<1.5n/h×(6m×6m)×6,Q<324m3/h];第二阶段同样是在滤池中连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连续泵入污水,使空塔水流速逐渐从1.5m/h增加到设计流速。第一阶段一般需要10~15d时间,第二阶段一般需要8~10d时间,这两阶段之后就可以完成挂膜过程。
    对于不易生化处理的一些工艺废水,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为了保证挂膜的顺利进行,可以通过预先培养和驯化相应的活性污泥(或类似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然后再投入到曝气生物滤池中进行挂膜,即分步挂膜法。具体是:先用生活污水或其与工业废水的混合污水培养出活性污泥,将该污泥和适量的工业废水放入一循环池中,从此池用泵打入生物滤池中,出水或反冲洗污泥回流入循环池;待滤料表面挂膜后,可以直接通水运行或继续循环运行,随着膜厚度的增长,可以逐步增大工业废水的比例,直至完成挂膜过程。
    2、运行控制

    ①布水与布气    

    对于生物滤池处理设施,为了保证其微生物膜的均匀增长,防止污泥堵塞滤料,保证处理效果的均匀,应对滤池均匀布水和布气。由于设计上不可能保证布水和布气的绝对均匀,运行时应利用布水、布气系统的调节装置,调节各池或池内各部分的配水或供气量,保证均匀布水、布气。

    由于生物滤池采用滤头布水,所以滤头的堵塞会使污水在滤料层中分配不均,结果滤料层受水量影响发生差异,会导致微生物膜的不均匀生长,进一步又会造成布水布气的不均匀,最后使处理效率降低。为防止布水管和滤头的堵塞,必须提高预处理设施对油脂和悬浮物的去除率;保证通过滤头有足够的水力负荷。
    对于布气系统,由于曝气生物滤池采用不易堵塞的单孔膜空气扩散器,所以在运行中被大量堵塞的概率不大。如有堵塞,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调节空气阀门,使供气均匀,并可用曝气器冲洗系统进行冲洗。
    ②滤料
    a.预处理:对于滤池中的生物滤料,在被装入滤池前需对其进行分选、浸洗等预处理,以提高滤料颗粒的均匀性,并去除尘土等杂质。
    b.运行观察与维护:生物滤料在曝气生物滤池中正常运行时,应定期观察生物膜生长和脱膜情况,观察其是否被损害。有很多原因会造成生物膜生长不均匀,这会表现在微生物膜颜色、微生物脱落的不均匀性上,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应及时调整布水布气的均匀性,并调整曝气强度来予以纠正。
    由于滤料容易堵塞,可能需要加大水力负荷或空气强度来冲洗。在某些情况下,如水温或气温过低,需要增加保温措施。另外,由于滤池反冲洗强度过大时有可能会使少量滤料流失,所以每年定期检修时需视情况给予添加。
    ③生物相观察 生物膜外观粗糙,具有黏性,颜色是泥土褐色,厚度约300~400μm。
    滤池中滤料上生物膜的生物相特征与其他工艺有区别,主要表现在微生物种类和分布方面。一般来说,由于水质的逐渐变化和微生物生长环境条件的改善,生物膜系统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均较活性污泥工艺大,尤其是丝状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种类增加,厌氧菌和兼氧菌占有一定比例。在分布方面的特点,主要是沿生物膜厚度和进水流向呈现出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在滤料层下部(对于上向流)、滤料层的上部(对于下向流)或生物膜的表层,生物膜往往以菌胶团细菌为主,膜也较厚;而在滤料层的上部(对于上向流)、滤料层的下部(对于下向流)或生物膜的内层,由于有机物浓度梯度的变化,生物膜中会逐渐出现丝状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多,但生物量及膜的厚度减少。
    水质的变化会引起生物膜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在进水浓度增加时,可看到原有特征层次的生物下移的现象,即原先在前级或上层的生物可在后级或下层中出现。因此,可以通过这一现象来推断污水有机物浓度和污泥负荷的变化情况。
    ④生物相观测——镜检
    a.原理:生化处理废水利用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是处理废水的主体,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以及他们之间的演变情况,直接反映处理状况。    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状态来监视废水处理的运行状况,以便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早采取措施,保证稳定运转,提高处理效果。
    b.设备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计数板、生物膜样品。
    c.步骤:
    Ⅰ.压片标本的制备    取接触氧化池混合液一滴,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少,可待其沉淀后,取沉淀污泥一小滴加到载玻片上;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多,则应稀释后进行观察)。盖上盖玻片,即制成活性污泥压片标本。在加盖玻片时使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下,否则会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在制作填料上生物膜标本时,可有镊子从填料上刮取一小块生物膜,用蒸馏水稀释,制成菌液。再制成标本。
    Ⅱ.显微镜观察
    i.低倍显微镜观察    观察生物相的全貌,要注意观察泥絮粒的大小、污泥结构的松紧度、菌胶团和丝状菌的比例及其生长状况,加以记录和作必要的描述。观察微型动物的种类、活动状况,对其主要类型进行计数。
    ii.高倍镜观察    用高倍镜观察,可进一步看清微型动物的结构特征,要注意原生动物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如钟虫内是否存在食物泡、纤维环的摆动情况等。观察菌胶团时,则应注意胶质的厚薄、色泽、新生菌胶团出现的比例,观察丝状菌菌体内是否有类脂类物质和硫粒积累,以及丝装菌生长、细胞的排列和运动特征,以判断丝状菌的种类,并进行记录。
    Ⅲ.微型动物的计数    取曝气池混合液于烧杯内,用玻璃棒轻轻搅匀。如混合液浓,可稀释后再观察。
    取洗净的滴管一支(滴管每滴水的体积应预先标定,一般每滴水的体积约为0.05m/L),吸取搅匀的混合液,加一滴到计数板的中央方格内,然后加上一块洁净的大号盖玻片使其正好搁在计数板四周凸起的边框上。
    用低倍镜进行计数。注意所滴加液体不一定不满所有100个方格,在显微镜下计数时,只要把充有污泥混合液的小方格挨着次序一次计数即可。同时须记录各种动物的活动能力、状态等。若是群体,则需将群体上的个体分别计数。
    计算:设在一滴水中测得钟虫50只,每滴样品的体积经1:1稀释,则每毫升混合液中含钟虫数应为50×50×2=2000只。
    Ⅳ.结果    生物相概貌:包括生物膜厚度、颜色、结构松紧、丝状菌多少、游离细菌多少、微型动物主要类群及多少。
     微型动物计数结果记录下表中。
    微型动物计数结果记录
    动物名称 每滴混合液的个数 每毫升混合液的个数 状态描述
    3、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溶解氧

    为了实现消化、反硝化,必须在各段滤池中连续测定溶解氧数值,并加以控制调节。在DC、N滤池中的曝气阶段需要不断调节溶解氧水平,使溶解氧达到较高水平(2~3mgO2/L)。DN滤池反硝化必须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而在有氧的条件下反硝化过程就停止,所以运行中应使滤池中的溶解氧浓度达到较低水平(约0.2~0.5mgO2/L)。

    ②滤料更新更换

    因曝气生物滤池需定期进行反冲洗,滤料会因反洗强度控制不当或磨损等原因而少量流失或损耗,故要定期根据填料损耗程度和处理水质状况进行适量补充,该过程一般集中在每年大修时进行。

    ③反冲洗

    在曝气生物滤池中,随着运行的进行,滤料上生长的微生物膜渐渐增厚,在增厚初期,有利于去除率的提高;而在增厚到一定程度时,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并开始有一定程度的脱落。正常运行时,微生物膜的厚度一般应控制在300~400μm,此时生物膜新陈代谢能力强,出水水质好。当膜的厚度超过这一范围时:a.氧的传递速率减小,微生物吸收的氧量过低,影响微生物的增殖,生物膜活性变差,同时又抑制丝状菌的生长,结果使去除能力降低,出水水质变坏;b.传质速度减缓,使微生物吸收有机物浓度过低,造成营养不足。此外,进水中的颗粒物质被截留在滤池的滤料空隙中,同时,过量生长的微生物也聚集在生物曝气滤池表面和填料的空隙中。随着处理过程的持续运行,填料的空隙率减小,这时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加大了滤池的水头损失,最后总的水头损失可能达到或接近使设计流量通过生物曝气滤池所必需的水头,或出现颗粒穿透。在这种情况下,曝气生物滤池应立即停止运行并进行反冲洗。

    反冲洗是维持曝气生物滤池功能的关键,其基本要求是:在较短的反冲洗时间内,使填料得到适度的清洗,恢复滤料上微生物膜的活性,并将滤料截留的悬浮物和老化脱落的微生物膜通过反冲洗而排出池外。反冲洗的质量对出水水质、工作周期、运行状况的影响很大。
    反冲洗程序为:先单独用空气进行反冲洗,然后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停止清洗30s,最后用水清洗。在进水管、出水管、反冲洗水管和空气管道上均安装有自动阀门,并通过微机对整个反冲洗过程进行自动程序控制。
    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周期必须根据出水水质、滤料层的水力损失、出水浊度综合而定,并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程序控制。对于城市生活污水,通常情况下运行24~48h反冲洗一次,而且在多格滤池并联运行的情况下,反冲洗过程是依次单格进行,从而保证了整个处理系统不受影响而能顺利工作。一般来说,反冲洗用水强度为5~6L/(m2.s),反冲洗排水中平均TSS浓度为500~650mg/L;反冲洗用气强度为15~20L/( m2.s)。单格曝气生物滤池面积:6m×6m=36m2,反冲洗用水流量684~777.6m3/h;反冲洗用气流量32.4~43.2m3/min。
    对曝气生物滤池,控制好气、水反冲洗强度显得尤为重要,过低达不到冲洗的目的,过高会使生物膜严重脱落,并造成填料的破损、流失及增加不必要的反冲洗耗水量、耗电量。反冲洗滤层的膨胀率较小,约为10%左右。
    4、滤池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及解决对策

    ①气味

    对于曝气生物滤池,当进水有机污浓度过高或滤料层中截留的微生物膜过多时,滤料层内局部会产生厌氧代谢,有可能会产生异味,解决办法如下:减少滤池中微生物膜的积累,让微生物膜正常脱膜并通过反冲洗排出池外;保证曝气设施的正常工作;避免高浓度或高负荷污水的冲击。

    ②微生物膜严重脱落

    在滤池正常运行过程中,生物膜的不正常脱落是不允许的,产生大量的脱膜主要是水质原因引起的,如抑制性或有毒性污染物浓度太高或pH值突变等。解决办法是必须改善水质,使进入滤池的水质基本稳定。

    ③处理效率降低

    当滤池系统运行正常,且生物膜生长情况较好,仅仅是处理效率有所下降,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是水质的剧烈变化或有毒污染物质的进入造成的,而可能是进水的pH值、溶解氧、水温、短时间超负荷运行所致。对于这种现象,只要处理效率降低的程度不影响出水水质的达标排放,即可不采取措施,过一段时间便会恢复正常;若出水水质影响达标排放,则需采取一些局部调整措施加以解决,如调节进水pH值、调整供气量、对反应器进行保温或对进水进行加热等。

    ④滤池截污能力下降

    滤池运行过程中,若反冲洗正常,但滤池的截污能力下降,这种情况可能是预处理效果不佳,使得进水中的SS浓度较高引起的,所以此时必须加强对预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

    ⑤进水水质异常
    a.进水浓度偏高    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如果出现,应当通过加大曝气量和曝气时间来保持污泥负荷的稳定性。
    b.进水浓度偏低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暴雨天气,应当通过减少曝气量和曝气时间来解决,或雨水、污水直接通过超越管外排。
    ⑥出水水质异常
    a.出水带泥、水质混浊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生物膜厚度太厚,反冲洗强度过高或冲洗次数过频。
    Ⅰ.当生物膜长到一定厚度(300~400μm),立即进行反冲。
    Ⅱ.反冲洗强度过高或次数过频,导致微生物流失,处理效果下降。解决办法是控制进水SS,减少反冲洗次数,调整反冲洗合适强度。
    b.水质发黑、发臭
    Ⅰ.水质发黑、发臭的原因可能是溶解氧不够,造成污泥厌氧分解,产生H2S气体。解决办法:加大曝气量,提高溶解氧的含量即可。
    Ⅱ.可能局部布水系统堵塞,造成局部缺氧。解决办法:检修或加大反冲强度。
    ⑦出水呈微黄色    主要原因是DN滤池进水槽化学除磷的加药量太大,铁盐超标,减小加药量即可。



上一篇: 活性砂滤池

下一篇: 2017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前景预测